护航艇作为舰载机单位的核心作战力量,其搭载平台的选择直接影响战术执行效率。能够搭载护航艇的舰船主要包括航空母舰、载机型驱逐舰以及部分巡洋舰,其中航空母舰因其高载机容量和战略机动性成为最优选择。载机型驱逐舰如谷神星级和AC721型则凭借中前期快速成型的特点,成为平民玩家的主流搭载方案。巡洋舰中的猎兵级与狩猎者级虽载机量有限,但凭借战术型主武器系统的稳定性,在特定编队中能发挥护航艇的突袭优势。
航空母舰作为护航艇的核心载体,需优先考虑其舰载机系统的兼容性与指挥值消耗。CV3000级航母凭借均衡的载机格数与子系统配置,可同时容纳多类型护航艇执行混合任务。搭载时需注意护航艇的武器类型与航母战术定位匹配,例如CV-T800脉冲炮艇适合搭配防空型航母,而蜂巢守卫者鱼雷艇则需配合攻城型航母发挥对舰输出。航母的舰载机生产线升级直接影响护航艇的出击效率与维修速度,需优先投入资源强化。
载机型驱逐舰的护航艇搭载逻辑更注重性价比与早期战力成型。谷神星级驱逐舰的战后维修功能可降低护航艇损耗,AC721的锁定速度加成则能提升导弹艇类护航艇的命中率。这类舰船的载机容量通常为1-2单位,需谨慎选择护航艇类型,优先搭载RB7-13型导弹艇或虚灵隐身艇等单体高伤单位。驱逐舰的机动性优势可弥补护航艇护甲偏低的缺陷,通过快速切入战场边缘实现精准打击。
巡洋舰搭载护航艇的战术价值体现在中后期舰队编组的灵活性上。猎兵级巡洋舰的独立舰载机系统不受主武器损毁影响,即使M系统被针对仍能保证护航艇持续作战。此类舰船通常作为辅助载机平台,与主力航母形成双核心体系,例如卡利斯托巡洋舰搭配星云追逐者脉冲艇可构建中距离火力网。需注意巡洋舰的指挥值消耗较高,过度搭载护航艇可能影响主力舰船编组数量。
护航艇的实战效能除依赖载具选择外,还需考虑敌方舰队构成与战场环境。对空特化型护航艇如CV-M011高速导弹艇需搭配防空舰船形成立体防御体系,而对舰特化型如蜂巢守卫者则需依托前排装甲单位吸引火力。载机舰船的阵型站位直接影响护航艇生存率,建议将航母置于中后排,驱逐舰与巡洋舰根据护航艇射程调整位置。舰队科技中的舰载机强化节点能显著提升护航艇的伤害与闪避率。
战术编组时需平衡护航艇数量与舰队整体功能。纯护航艇编队虽能集中火力但缺乏应对复杂战局的能力,建议按1:3比例混编护航艇与战斗机。载机舰船的维修效率与燃料储备决定持续作战能力,需在基地建设中优先升级机库与能源设施。不同吨位载具的护航艇搭载策略差异明显,大型舰船侧重伤害覆盖,中小型舰船更注重特定目标的快速清除,这种分层配置能最大化发挥护航艇的战略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