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舰搬迁需要提前规划资源与战略布局。搬迁的核心条件是基地等级达到4级并确保拥有空闲的工程船用于建造前哨站指挥中心。前哨站需提升至5级才能与目标位置资源带对接,这是实现定向迁移的基础。资源储备需涵盖金属、晶体及稀有元素,同时需注意搬迁期间舰队将暂时无法行动,建议将迁移作为当前阶段的最终操作。
搬迁流程分为两个阶段:首先在目标位置部署前哨站,随后通过行政菜单启动迁移指令。前哨站的选址需优先覆盖高等级资源带,以最大化对接后的资源增益效果。工程船从基地到前哨站的航行时间受曲率速度影响,建议选择距离基地边缘较近的建造位置以缩短巡航耗时。搬迁冷却时间为240小时,决策需谨慎评估目标星系的战略价值与潜在风险。
母舰迁移后需立即重建基础设施体系。采矿平台应优先部署于覆盖多类资源带的区域,中级平台可允许两队工程舰同时作业,显著提升采集效率。军事设施如防御系统与造船厂需同步建设,以应对新星系可能存敌对势力。需特别注意,原星系所有未迁移的设施将自动废弃,资源回收率取决于搬迁前的拆除操作。
技术层面需优化舰船配置以适应新环境。母舰作为核心战力,其护航编队应包含防御型巡洋舰与区域防空舰艇,例如配备光锥级防空无人机的舰船可有效抵御空袭。武器调校建议优先强化主炮攻击模块,使用R3级以上火炮技术可提升15%以上的调校成功率。科研团队应保持对舰船蓝图的研究,通过战斗数据积累提升现有舰船等级上限。
联盟协作是保障搬迁成功的关键因素。提前与盟友协调星门控制权,确保迁移路径畅通。在新星系建立联络站可获取额外武器技术支持,同时通过贸易协议补充稀有资源缺口。若遭遇敌对联盟拦截,可采用伏击战术部署舰队于交通要道,利用禁飞区域形成战略缓冲。搬迁完成后需重新规划资源分配比例,将30%产能投入防御建设以巩固新据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