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灭国的帝王们在游戏中往往会面临流亡与重建的艰难抉择,他们会优先选择地形险要、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作为临时避难所。比如春秋时期的淹城遗址,三道城墙与护城河构成的防御体系至今保存完好,这种结构能有效阻挡追兵,同时为复国积蓄力量提供缓冲时间。在沼泽或山地等天然屏障环绕的区域建立据点也是常见策略,既能利用复杂地形周旋,又能通过开凿河道、建造地下工事逐步扩张势力范围。
流亡者们格外重视资源获取的可持续性,常将避难所选址靠近水源和矿产丰富区域。他们会模仿神龟图腾建造双井系统,一口井用于日常供水,另一口则用于培育具有疗愈效果的稀有生物。这种设计不仅解决生存需求,还能通过特殊产物与其他势力交易换取武器装备。部分帝王还会在避难所外围布置伪装成自然景观的侦查哨站,比如将瞭望塔伪装成土墩或巨石。
文化象征物的保护是流亡政权凝聚人心的关键。被推翻的统治者们会刻意保留故国标志性建筑风格,比如用环形城池布局呼应昔日王都的规划。他们将重要典籍和传国宝物埋藏在避难所核心区域的密室中,并设计多重假墓迷惑敌人。这些举措既能提振追随者士气,也暗含着重整旗鼓的仪式感。
当流亡进入相持阶段,明智的流亡者会转型建设生产型基地。在确保基础防御的前提下,他们会开辟训练场提升士兵素质,建造工坊研发新式武器,甚至利用核威慑技术制造战略平衡。这种转型需要精确计算资源分配比例,既要维持足够军事压力,又要避免过度消耗导致内部崩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