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击决策的核心在于情报收集与兵力调配。侦察单位的选择至关重要,隐蔽性高且生存能力强的轻型装甲车辆或侦察飞机是理想选择。执行一键多侦战术时,需提前规划侦察路线,确保覆盖关键区域,同时分析传回的情报以调整作战计划。定期升级侦察单位性能,结合地形优势隐藏行踪,能显著提升侦察效率。科技树中优先提升侦察相关技能,可进一步强化战术效果。
首先用重装部队摧毁城防设施,若敌方有驻军则优先掠夺其军队。随后派遣特遣队多次征服,逐步降低敌方民心至零。过程中需持续派遣侦察单位监视敌方动向,防止其迁城或恢复民心。攻城部队的兵种搭配需根据城墙等级调整,确保每波攻击能有效削减城防血量。攻城车应部署在安全距离,避免被炮塔优先锁定。
防御战中,坦克作为核心吸引火力,炮兵与歼击车负责远程输出,森林地形可提升炮兵攻击加成。遭遇战强调机动性,坦克突破敌阵,炮兵压制火力,步兵清理残余。步兵虽基础但灵活性高,前期可用于侦察与渗透,中期作为肉盾保护远程单位,后期占领关键建筑。侦察车在前期作用显著,提供视野支持,但需避免直接参与战斗。
资源管理与战略计划是持久战的基础。优先升级资源建筑消耗空闲人口,重点发展钢铁与橡胶产能。掠夺敌方资源时需计算民怨与民心变化,确保税率平衡。科技研发应围绕军事与资源效率展开,避免分散投入。外交上联合盟友牵制敌对势力,但需保持中立以防多线作战。指挥官需根据战场动态调整策略,集中兵力突破或分散防守关键节点。
宏观上制定长期征服计划,微观上优化每场战斗的兵种配合与技能释放。保持部队士气,合理运用闪电战等加速策略提升机动性。攻城后及时修复并驻防要塞,预防敌方反扑。最终胜败取决于情报准确性、资源分配效率及战术执行的连贯性。